周五沿用了周三的训练方案,而标志盘的摆放做了改变,原先是十字形的摆放方法,换成了4列,练习的内容是相同的。有的教练会认为,球员到球场就是服从教练的安排,教练安排什么,孩子们就练什么。
这样的想法对职业队,训练有素的孩子来说是这么回事,但是对于兴趣班的孩子来说,首先没有了兴趣,内心一旦抵触了,那训练的质量可想而知。所以,孩子能够直白的向我说出不想练这个的时候,我也需要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,做出一些改变。
热身方案用的和周四学校上课的相同,在跑动中结合了一些身体的急转,急停等有关身体协调地练习,也首次加入了前滚翻的练习。理由是看了恒大队比赛,球员在重心失衡的情况下,无法控制好身体导致骨折。所以,也开始陆续会加入些身体的柔韧性练习,出于对孩子的保护。
今天上课的对象,相比周三和学校的孩子,基础比较弱,因此在基本功的指导上,也没有加新的动作,只是让孩子们把踩球和脚弓推球,结合有标志盘作为障碍物,运用已经熟练的动作进行避让。同时,也增强了内脚背和外脚背的使用过目的。
1对1的练习,虽然我用外脚背做了示范摆脱对手,可孩子们还是偏向用内脚背扣球,这也是我们教练员的问题,没有让孩子们能够均衡使用教学的动作。当然,动作的合理性也非常重要,有时的确可以用内脚背,但教练假如为了达到训练主题,死板的要求孩子们用外脚背,也是不可取的。
最后的比赛,一个孩子希望和厉害的队员分在一起,我觉得这名孩子从训练态度,和训练的结果来看,觉得他有很大提升的空间,让他分在了另一队。但他在球场上的一个举止,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,或者说是无法容忍。因为没有将他分到他想要去的队伍,比赛时居然放水。
对此,我先私下和他沟通了这个问题,并表示给他一次机会,但似乎没有很大的效果,过了一会儿,连他的队友也看出来他又放水了,对此,我中止了比赛,并取消了他的比赛资格,并让他在场边思考一下,为什么教练让他站到场边。
这名孩子站到场边,他所在的队伍也就少了核心,另两个孩子索性就站在球门里,让对方球员随意的带球,射门。而此时,对方的一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故意把球门翻倒,对于当时的比赛场景,简直糟糕透了,于是吹响了口哨,中止了比赛。
将所有球员集合到我面前,开始和孩子们谈心:“教练问下,足球比赛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?”说实话,当时脑子比较乱,没有用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方式去提问,今后还是会以“足球比赛除了守门员,还有什么位置?”提问更妥当些。
意外地是,一名孩子入会不久的孩子居然回答出我的问题。
“比赛由前锋,后卫,守门员……”
“那比赛是为了什么?(怕回答不出,提点了一下)为了胜利?还是失败?”
“为了胜利。”
“那怎么样才能胜利?”
“进球。”
“那所有人站在自己球门里面能进球吗?”
“不能。”
“那教练希望你们能够把前面学习的带球,和基本功训练,能够在比赛中用出来,而不是躲在球门内,否则永远无法进球。”
对于放水的情况比较突然,也没有很针对性的内容说教,所以临时参考了野口先生的想法,结合中国足球的现状,用语言表达了出来。
“相比欧洲的德国,西班牙等足球强国,中国足球很弱是不是?那我们既然那么弱,大家都别踢球了。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踢球?中国想要参加世界杯?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看不起,所以我们才需要努力战胜那些比我们更强大的对手,受到别人的尊敬!”
“可能对手比自己的队伍要强,但是教练希望看到的,就是战胜比自己强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,大家有没有信心变强?”
“有!”(回答不整齐)
“愿意变强的小朋友举手!”(举手是最整齐的反馈)
“那上半场现在1:4,教练希望落后的巴西队能够追回比分。”
最后一名刚入会,原先站在球门内的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进了2球,这也是我想要看到的比赛场面。
对于今天这名放水的孩子,最后能够面对强者,并敢于带球突破,对于我来说,这就是他今天的收获,足球品德,比足球技术更重要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