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又有一名孩子被我“弄”哭了,而且哭声相当壮烈,而我却非常喜悦,对我来说,又有一名孩子成长与觉醒了。1个月内,已经有3个孩子因为输球而嚎啕大哭,对于比赛的胜负拥有了荣誉感,当他们能够为输球而难受的时候,就是他们进一阶段成长的征兆。
最近分队,就是喜欢把1个能力强的配1~2个能力弱的,另一队实力平均,原先的构想是这名能力强的队员,能够靠他一己之力,战胜对手,搭配的是2个新入会的孩子。而意外地是,实力平均的队伍比赛的状态非常好,其中2名球员每人攻人5球。
对于2名强劲对手的施压,这名孩子防守能力薄弱的问题显现了出来,同时带球进攻问题暴露,虽然控球能力很强,但速度偏慢,就算过掉对手,也会被对手轻而易举的转身追上,因此,跑步的速率和带球的速率,还是需要加强练习。
相反,另一名孩子在练习中有些吊儿郎当,但是在比赛带球能力突出,我告诉他,“训练前是否觉得练习的内容很无聊?但是比赛中,大家都用到了内脚背和外脚背的改变方向,才能获得了那么多进球。如果训练时能够再认真些的话,我认为你还可以变得更厉害!”
其实这名孩子也非常有天赋,遗憾地是,训练过程中思想总是喜欢和别人说话,而且他能够一边影响别人,一边把教练的要求听进去,然后其他小朋友不知道我的要求,他居然都知道,对于这类孩子,如果他的视觉注意力再更集中些的话,相信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。
此外,还有一名入会1个月不到的孩子,还记得刚进来时,印象最深的就是总是说:“这个我不会”,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,他的基本功有很大的进步,每个动作做的都很到位,我还特地让他示范给其他小朋友看。
相信有很多学校,会劳师动众的动员整个学校进行球员的选拔,选拔出具有运动细胞,最好是有足球天赋的天才儿童进行培养。但我觉得,优秀的教练,可以通过他的教课技巧,同样可以挖掘出孩子的潜能,并点石成金。
所以,对于有些机构选拔的模式,个人觉得中国足球在青少年培养思维上还是在走老路,不就是为了省点心思,筛选出可以快速成才并出成绩的球员嘛,根本不是真正的为了做好青少年的基层足球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