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6年4月8日
时间:17:00~18:15
天气:多云
空气:78/二级良【美】
温度:23°/13°
主题:基本功的重要性
对象:U-8
人数:7人(张天洋、陈梓岩、吴水木、王邵天、姚博严、何俊韬、邹佳润)
场地:人造草
助教:无
今天教课的前半段比后半段顺利许多,从1对1开始,孩子们的执行力非常糟糕,让我也出现了烦躁的情绪,多少也影响了教课的心情。
热身的步伐练习,恢复了最初学习的跑步动作,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,孩子们步伐的速率提升了许多。
但上肢和下肢的协调性,还是存在问题,例如手臂的摆动和脚踏步的频率不同,因此今天强调手臂摆动的问题。
最近开始减少了热身的动作,只有1~2个动作,只要完成度达到我的要求,热身部分就可以提前结束。
球感练习也是,减少了技术动作,而提高了动作要求。例如以往要求外脚背扣球回来,可能孩子们无法一次完成扣球,这次要求通过一次扣球折返。
基本功练习是围绕简单地踩球+脚弓,外脚背+踩球,主要目的是增加脚对球的控制以及熟练度。
整堂课的问题,从1对1开始。由于还没有指导过传球和停球的练习,对于传球的停球,我暂时要求脚底踩球。虽然脚底踩球有很多漏洞,例如踩在脚下会需要多一拍出球的动作,或者无法提前将球推向进攻的地方等。但对于0基础的孩子来说,踩球停球是最简单,最稳健的动作。
1对1中出现的3种问题:
(1)张天洋属于记忆力弱的问题,基本功练习时已经练习过了外脚背+踩球,而且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做1对1了,对于我要求的踩球停球,他还是忘记如何停球,通过2遍提醒,改正了。
(2)何俊韬个人能力问题,基本功没有掌握,无法踩住足球,所以进攻回合没有办法停住球,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接下来的带球突破。
(3)陈梓岩是思想觉悟的问题,他是有能力将球踩住,但就是不愿意用脚踩球,我前前后后提醒张天洋,提醒何俊韬,提醒他,加起来至少10多次了,他就是用脚弓停球。我告诉他:“脚弓也是停球的一种方式,但是从结果来看,现在教练传给你的球,你能够用脚弓挺稳了吗?因为球没有停稳,所以就失去了进攻的机会。”
今天的课程主题不是停球练习,主要还是希望孩子们通过掌握的基本功运用在1对1的对抗上。如果每次脚弓能停稳,那我认可你的停球方式,但每次停球停不稳而耽误了1对1的练习,那就失去进攻的机会。
最近看了一些有关青训的帖子,说德国青训不注重基本功的练习,而是培养他们如何阅读比赛。这令我非常困惑,如果连带球都不会,如何踢比赛?况且,也看到网上有很多德国青训有关基本功的视频,怎么可能不练基本功?
培养比赛阅读能力,对于有基础的孩子,那问题不大,但对于新入会,基础弱,或者完全没有足球意识的孩子混在一起踢球,那即使意识有了,脚下能力达不到,那意识再好有什么用?打实况足球可能有用。
不过通过和陈老板的沟通,思想上有了些新的创意,会将如今的教案再做一次更新,寻找能够适合一周一次足球培训机构上课的教案。
课后心情:
今天上课结束后,又出现了培训机构和校队不同的问题。 在比赛时灌输了一些浅的比赛意识,但多数孩子的足球基础较弱,即使有意识,但基本功不熟练,所以无法做出他们想要的内容。
例如:带球控制不了方向,1对1控球判断不了与防守队员的距离,还有跑位姿势等问题。
我不是在这里抱怨孩子能力的问题,我只是在思考,国内培训机构的教案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更合理?
看过上海的许多培训机构,很多都是纯兴趣班。
TFA纯技术,但日本市场的孩子会认真练习教练安排的所有动作,中国市场的孩子对基本功练习也会有出现消极的状态。
如何能够制作出孩子愿意练习基本功的教案?首先,个人肯定不相信没有通过基本功就能够踢比赛的理念,梅西所在的拉玛西亚青训也很注重基本功的练习。
所以,一周一练的培训机构,新旧混班的对象,该如何制定教案更为合理呢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