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17年11月8日
时间:17:00~18:00
天气:多云
温度:24°/11°
主题:运球改变方向
对象:U-6
人数:7人
助教:
区域:12×12米
装备:球、标志盘、标志桶、分队背心
场地:人造草
今天尝试将11月U-8的教案,尝试降低难度,改为适合U-6的教案。
不但在安排上需要寻找“易”的方法,口吻说明上也在寻思,如何说一遍就能让孩子们听明白训练要求。
这个训练原先是要求从4个方向同时出发,由于人数较少,我让所有孩子站成一列,先理解训练要求后,再分散到4个方向。
以往做兼职,看到过外教教类似四个方向的教案,直接把孩子们分到4个方向,说了一堆要求,以为孩子们能理解,结果少数孩子仍到处乱跑。
结果外教跑到一个孩子这边说明,另一个孩子乱跑,跑到另一个孩子那里说明,又另一个乱跑,最后感觉是教练热身做开了。
当时我反馈情况,孩子们根本就没有理解你的要求,但是他告诉我,其他孩子都理解的,不理解的需要和他说明。
通过一阵折腾,孩子们终于全部做对了,他告诉我,“你看,都明白了。”我很无语,花那么多精力围着不知道要求的孩子身上,却忽略了其他练习的孩子。
而且要说明那么多遍,孩子才能够理解,效率也太低了。或者在集合的时候也能说明,为何要人分开后,注意力下降的情况下说明?
通过那堂课吸取的经验,2年多来也一直在寻思如何将4个方向的教案,如何让低龄的孩子理解。
由于中国低龄的孩子,方向的辨识能力普遍偏弱,一旦涉及到左右,或是面对面出发的内容,就容易混淆。我也经常和家长沟通,平时在家里,多灌输些“左右”的指令。
通过不断地摸索,将4个方向的练习也在不断地简化,从4个方向,改为2个方向,根据人数或年龄,有时也会先做一个方向,再增加到2个方向。
今天改动的教案后,幼儿园个别孩子,在2个队伍出发时,也出现方向混淆,不过提醒后都能够及时纠正,训练效率提升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