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英组
计划:1000米×6组
间歇:2分钟
配速:320
人数:1人
相比400米,800米,1000米开始,很多人对间歇充满了恐惧,长距离,长时间的状态下保持高配速,普通的人的确很难承受。
由于卢湾跑团的大神们分流去了不同的训练场所,源深体育馆今天精英组没有人,连高级组340的配速也没有人。
对于这样的情况,有过消极的念头,要不今天就跟高级组?或者用330的配速吧?换NRC训练营,今天的训练计划,350的配速就够了……
而最后,还是以320的门槛独自修炼。一个人跑和有人一起跑感觉的确不同,有人追或被追,配速非常快而稳。
记得又一圈正好从中高级组旁边超过,一名跑友尝试跟着我的配速跑,人类本身具有的竞争意识开启,那组的配速以319的配速完成。
而一个人跑在没有人竞争的跑道上,仿佛时间减缓了,听着自己的脚步,自己的呼吸,自己心跳,感应到的,是疲惫的自己。
原先有领跑员,我无需顾忌间歇的时间,领跑到时见会提醒,而今天需要自己调整手表关注间歇时间。
可能从小运动的关系,心率会比普通人缓慢,最慢心率30跳/分。而且间歇训练中,心率恢复和机器一样精准。间歇2分钟,在出发前的5~10秒内,佳明手表提示心率已恢复。
以往也有类似的情况,在我心率恢复后,进行下一组练习。今天则是自己严格按照训练计划,才知道以往的间歇时间,会稍微延长。
训练最后,配速323完成6公里,对于精英组的训练要求,没有完成,但相比去年335~340完成1公里,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不同的运动,对进步的衡量也各不相同,跑步的进步都是用分,甚至用秒来判断。越是高水平的选手,提升的空间则越小。
还有10多天就进入2018年下半年了,延续上半年的努力成果吧。
评论